3d打印照片 机器人与3d缝纫机器人

发布时间:

参考消息网3月30日报道据路透社悉尼3月28日报道,澳大利亚一个生物医学工程师团队开发了一种小型柔性机器人,可用于直接在人体内3D打印生物材料,以期精简未来的医疗程序。

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发的微型柔性3D生物打印机能够在猪肾表面3D打印各种不同形状的材料。(新南威尔士大学网站)

在3D生物打印过程中,人们利用活细胞和被称为“生物墨水”的其他天然组织打印出类似天然组织的结构,其目的是修复受损的器官或组织,以及破裂的血管。

在打印过程中使用活细胞可以使这些人造结构与人体自然融合,并继续生长。

目前,生物材料必须在体外制造,然后依靠侵入性手术将这些材料植入体内,这可能导致大量失血、感染和其他并发症。

该团队负责人杜清儒(音)说,这种名为F3DB的新设备将通过直接在人体内打印来消除这些并发症和风险。

杜清儒说:“目前还没有商业化的技术可以在人体内部直接进行3D打印。”

F3DB包含一个三轴打印头,该打印头可以利用一条柔软机械臂尖端的液压装置实现弯曲和扭转。打印喷嘴可以打印预先设定的形状。如果需要打印更复杂的结构或打印内容不确定,也可以对打印喷嘴进行手动操作。

最小的原型设备直径约为11至13毫米,类似于商用内窥镜,但未来它可以变得更小。

杜清儒说:“软体机器人非常适合与人体合作。”杜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。

杜说:“它们可以提供很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。这意味着,它们可以装入人体内的任何部位。”

杜认为,该设备有望在未来五到七年走向商业化。它等待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。

文章来源:工业机器人

汽车制造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行业,然而在汽车内饰的生产制造上,依然存在大量的人力劳动。

以汽车中控台蒙皮的缝纫为例,缝制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将皮革细心地送入缝纫机,由于皮革造型为空间曲面,缝纫难度远大于平面缝纫,生产效率和缝合效果严重依赖工人的熟练程度。如何实现自动化缝纫是该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。

针对行业痛点,七一六所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携手,历时两年时间,先后攻克了机器人缝纫控制技术、视觉识别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,成功研制出应用于汽车内饰自动缝纫的3D缝纫机器人,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,成为国内目前唯一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。

【视频】3D缝纫机器人在工作

3D缝纫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缝纫位置并进行空间自动化缝纫。相比人工缝纫,该机器人不依赖工人经验,所生产的产品在线迹一致性、3D成型一致性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,能够显著提升产品质量,同时利用自主技术和本地化服务优势,比国外同类产品具有显著的性价比优势,在汽车内饰生产及航空航天复材缝纫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。目前,七一六所将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携手,在3D缝纫机器人市场推广方面开展深度合作。